欢迎光临~星空体育nba直播
服务热线 全国服务热线:

18162037363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星空体育nba直播:上汽通用沈阳工厂即将拆除!百万元补贴 铁西区金秋购物季来了栋察楼市早报(923)


来源:星空体育nba直播    发布时间:2025-09-26 21:52:24

星空体育最新下载:

  9月22日,辽宁省拍卖行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将于9月29日对上汽通用沈阳北盛工厂东厂区拆除工程、西厂区拆除工程及设备残铁物资等三项拆除项目进行公开拍卖。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东地块的原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东厂区,拆除范围有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辅助设施、管道沟槽和设备。其中,房屋建筑共68项,总建筑面积199,694.70㎡;构筑物及其他辅助设施15项,管道沟槽17项,机械设备20项。

  起拍价:33,015,744元(人民币叁仟叁佰零壹万伍仟柒佰肆拾肆元整)。

  位于同一地块的西厂区,拆除内容包含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及管道沟槽。房屋建筑总建筑面积25,408.1㎡;构筑物涵盖门卫室、警卫室、停车棚、仓库、厂区沥青混凝土地面、厂区混凝土地面、围墙、燃气锅炉等;管道沟槽包括地下供电管线、路灯、地下热水管、地下通讯管线套管、地下天然气管线、地下污水管、地下给水管、地下雨水管。

  据了解,上汽通用沈阳北盛工厂有两大厂区,分别是位于望花北大营街的东西厂区和位于辉山大街轩盛路的三期厂区。

  此次拍卖意味着曾经产能庞大的沈阳北盛工厂(东厂区、西厂区)即将全面拆除,该地块未来将开发住宅。

  据资料显示,沈阳北盛工厂成立于2004年,曾是上汽通用在中国设立的四大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别克GL8、昂科威、昂科旗等燃油车型。近年来,随着燃油车市场收缩及上汽通用整体销量下滑,沈阳北盛工厂持续亏损,最终于今年初正式关闭。

  此前有报道称,大东区计划投入8.9亿元用于改造沈阳北盛工厂三期,并于2025年5月成立沈阳吉驰汽车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由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全资控股。

  期待新企业能够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优化升级的机遇,为沈阳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来源:话沈阳)

  百万元补贴!铁西区金秋购物季来了 聚焦民生,惠满金秋。9月19日下午,“秋意醉・最铁西”2025铁西区金秋购物季在铁西万象汇启幕。这场惠民盛宴将持续至10月20日,以“补贴让利+场景创新+跨界联动”为核心,精准投放超百万消费补贴,通过购物、购车、赛事、安居四大主题“四轮齐驱”点燃秋日活力引擎,打造多元、便捷、实惠的全链条消费场景,让工业强区的“硬核实力”与幸福生活的“烟火温情”实现双向奔赴。 “满减叠中叠”购物先领消费券 “真金白银”的补贴福利是购物季送来的一封“暖心请帖”。沈阳市铁西区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购物季期间,铁西将依托云闪付平台,分类发放消费券:包含满500减50百货惠民券、满200减20超市惠民券,以及医药、住宿、洗浴等惠民券,实实在在惠及消费者。同时,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铁西支行开展商场、超市、洗浴、餐饮满减活动,让市民“买单更轻松”。 购车“抽中即赚” 头奖10万元等您赢 金秋购车选铁西,诚意十足送惊喜。活动期间购车即可参与抽奖:设置特等奖1名,奖金高达10万元,拉满期待值;另设一等奖1万元2名、二等奖5000元20名、三等奖1000元50名。区内车企联动打造“金秋汽车嘉年华”,推出赠保养、延质保、特价车型等“组合拳”,开展线上“直播云看车”、线下“试乘试驾有礼”。丰富活动助市民轻松拿下心仪座驾,解锁秋日出行自由。 从赛场到商圈一张票根游全区 赛事激情与文旅热情碰撞,铁西玩出“新花样”。购物季打造“文体旅+消费”融合场景,凡持有活动期间中甲联赛辽宁铁人队主场球票、9月27日铁西半程马拉松以及欢乐跑参赛凭证者,均可在全区30余家合作商户享受独特福利。 其中,龙之梦大都汇酒店、全季酒店等住宿企业推出“球迷专属折扣”;啊美丽烤涮肉、东港海鲜大卖场、大喜贵三味火锅等特色餐饮企业定制“球迷专属套餐”;泡泡森林、其汇水悦等洗浴企业送上“球迷休闲优惠”。从赛场到商圈,解锁“看比赛、逛铁西、享实惠”的一站式乐趣。 50万元消费券购房再享多重礼 金秋购物季联动铁西区秋季房交会,为购房者送上双重实惠大礼。 第一重礼,家电家居装修装饰补贴“精准发力”:活动期间购买参展楼盘住宅并完成备案者,按房源总价分级享受补贴,单套总房款100万元(含)以下,享3000元消费券;单套总房款100万元以上,享5000元消费券,总计50万元,按备案时间先到先得。 第二重礼,购房抽大奖:房交会期间购房者均可参与,一等奖1名享10万元购车补贴,二等奖2名各享5万元购车补贴,三等奖5名各享2万元购车补贴,幸运奖20名各享1万元购车补贴,实现安家、出行双喜临门。 金秋购物季以多元业态、丰富福利,勾勒出“烟火与潮流共舞,实惠与品质齐飞”的城市发展画卷。(来源:沈阳晚报)

  清晨的一缕阳光透过抚近门,将金辉洒在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青石路上,开启了沈阳方城的古韵新声。平顺社区的李明兰阿姨匆匆赶往沈阳故宫,在周边做起志愿服务;不远处,24岁的南方游客王晓抒举着手机直播,跟网友聊着故宫里曾经的故事;不多时,身着格格服饰的姑娘们,从旁边胡同钻出来,时不时地停一停,摆出各种百变姿态……

  都说五年是一个转折,而沈阳方城的嬗变,解锁了老城“顶流”密码,老记忆与新活力时时交融,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岁岁共生。在跨越时空的画卷中,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锚定打造“古城复兴典范、中华文化地标、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推进古城复兴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全力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5年多的夯基与蓄势,沈阳方城从未忘记初心,一直在逐梦与奋进。

  沈阳方城,位于源起之腹地,1.69平方公里,浓缩着沈阳2300年的建城史,凝聚着沈阳历史文明的根与魂。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开放式人文旅游景区,沈阳方城从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到记录风云岁月的张学良旧居,从有着近400年历史的中街到67条承载市井记忆的老胡同,这里不仅是“人文之根、商贸之基”,更是千万市民期盼多年的“5A梦想”承载地。

  在更新中如何守住文化根脉?历史与现代如何交融,让文明焕发新活力?这是老城改造都要考虑的最要紧的麻烦。通过反复多次严谨科学论证后,沈阳市和沈河区形成《沈阳方城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案》和《沈阳方城风貌管控及建设指引》。最重要的是,方案打破了原有改造思路,变“拆改留”为“留改拆”,明确“保护为主、活化利用、综合提升”的改造原则,最大限度保护传承方城文化。

  历经5年多,沈阳方城以“留改拆”的创新实践守护文化根脉,以“三区交融”的独特模式激活古城活力。据统计,5年来,方城累计完成359栋建筑立面改造、21.4万平方米路面铺装,拆除废弃线条老胡同重焕生机。“方形城池、井字格局”的空间形态,“坊巷堂院、青砖灰瓦”的北国建筑特色,在修复中慢慢苏醒。

  在头条胡同中央里景区的建设、在东三省总督府旧址的修缮现场、在盛京记忆民宿的改造中,用传统技法手工复原,保留与还原百年前的模样。今年暑假,大连游客李霞带着孩子到方城游玩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触摸着百年前的木头扶手,比孩子看教科书更有冲击力。”而这样的“修旧如旧”,在方城里处处可见。城墙遗址公园内,明代城墙的残垣与青翠草坪形成鲜明对比,考古工作者留下的标注牌,让游客能清晰读懂每一块砖石的故事。

  “在沈阳方城,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和谐相融。我们的文化遗产没有被束之高阁,丰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存与沈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完美融合。”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考察时这样评价。

  让开放式人文景区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核心在于打破“围墙式观赏”的刻板印象,让文化从“陈列品”变成“生活场景”,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互动”。沈河区精准把握方城景区、街区(老胡同)、社区“三区交融”的特点,在实施方城综合保护利用的同时推动业态升级,构建城市更新带动产业更新、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自我循环生态体系。通过这一种方式,实现了方城内空间形态、经济业态、环境生态、文化活态的“四态合一”,使方城风貌复兴、文化遗产传承和百姓面貌改善互通互融、相得益彰。

  以方城历史风貌原型为蓝本,沈河区对现有建筑进行微改造,再现了完整历史记忆。2020年围绕“一横一纵、多胡同”,率先对沈阳中街27栋建筑及周边头条、官局子等胡同做综合提升改造;2021年至2022年围绕“一带、三组团、两廓、多节点”,(下转8版)(上接1版,沈阳方城解锁老城“顶流”密码)完成了抚近门、怀远门和西北角楼等重要标志性建筑亮化,以及盛京路南北广场、中街西路立面改造;2023年按照“三横两纵、八条胡同、多个节点”,对正阳街等5条街路、85栋建筑做综合提升改造和亮化,完成机关枪连等8条胡同改造;2024年针对“四边五区、多点、四十八条胡同”,启动了27个提升改造工程、200余个子项目,对4个边界、48条胡同和23个老旧小区做综合提升改造,并新建了城墙遗址公园。

  “以前来方城,逛完故宫就走;现在住了3天,还没把胡同逛遍。”这是上海游客陈先生的线年前,方城的景区、街区(老胡同)和社区“各自为政”,游客逛完景点匆匆离开,社区居民的生活也常因旅游活动受到干扰。如今,随着“三区交融”理念的落地,方城已成为“无围墙”的开放式景区,实现了“四态合一”的根本性转变。

  服务设施的完善,关系着游客的直接感受。截至目前,方城新建一级游客中心1个、包含生态停车场在内的大型停车场2个、1类公厕6座、口袋公园11处,改造提升内部停车场21处、旅游厕所12座,新增标识导向系统1007块、城市小品设施1100余处。在游客中心,共享轮椅、全天候自动贩卖终端、文创综合机等智慧设备一应俱全,工作人员耐心为游客规划游览路线;在中街步行街和老胡同内,带有祥云纹饰和方城标识的座椅随处可见,既实用又充满文化韵味。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居民志愿者还会自发参与景区服务,他们身着红马甲,为游客指引方向、讲解历史,成为方城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方城已不再是孤立的“景区”,而是居民生活、游客游览、企业经营、文化传承的共同体。在这里,居民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游客能深入感受老沈阳的市井风情,商家依托文化资源实现发展,真正的完成了“主客共享、居游互促”。

  “没想到在几百年的古老商业街里,还能玩到这么有意思的XR沉浸式体验项目‘秦潮觉醒’!”沉浸式体验项目是吸引年轻游客的“利器”,而沈阳方城成了年轻游客“沉浸体验”的聚集地。

  综合保护利用与业态升级要协同发力,沈河区超前谋划产业转型和业态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构建“世遗、乐游、闲适、见闻、潮聚”五大街区,推进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推动历史背景和文化与经济业态有机融合,打造多元消费场景,使“人流量”变成消费“增量”,实现景区“四季长红”。

  截至目前,沈阳方城引进品牌首店54家、品牌旗舰店和体验店170余家;汇集了剧本秀、沉浸式剧场等企业130余家,年产值达2.5亿元;文旅新业态占比达51%,较改造前增长47个百分点;注册企业2348户、个体经营户1.28万户,较改造前分别增长60%、142%;年销售额400亿元,较改造前增长400%;全口径税收3.51亿元,较改造前增长38%。

  在MOCA街区,业态升级的活力扑面而来。这个位于中街恒隆东侧的“后街”,以老沈阳人熟悉的红马扎为形象标志,聚集了一批由青年主理人打造的特色小店。“盛京冰韵”将非遗手工裱花工艺融入冰淇淋制作,白瓷盖碗托着的冰淇淋球上,朵朵牡丹、株株多肉栩栩如生,成为游客打卡的“文化甜品”;而北中街上的“whiteDog”酒吧致力于打造宠物友好空间,吸引了不少带宠物旅游的外地游客。

  夜经济的崛起,更让方城的活力持续到深夜。夜幕降临,抚近门、怀远门灯光亮起,方城的轮廓在夜色中格外迷人;头条胡同里的摊位前人头攒动;中街步行街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表演的糖画、剪纸引得游客驻足;幡灵迷境产业园的沉浸式演出,让观众在黑暗中跟随演员穿越剧情,感受戏剧的魅力。连续几年的春节,方城灯会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参观,“四平街灯市”的热闹场景得以再现,游客们在冰雪中重温老沈阳的年味;业态的升级,也让方城的“流量”变成了“留量”,仅2024年国庆假期,方城就累计接待游客423.11万人次,实现收入2.27亿元。

  方城能有今天的样子,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沈阳方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体沈河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万千市民翘首以盼的共同心愿。它浸润着百余家参建单位、3000余名建设者、10万参与者2500多个日夜的汗水与智慧——规划者夙夜在公,以创新思维擘画古今辉映的蓝图;建设者寒暑无阻,凭精湛技艺打磨方城肌理;老街坊倾情助力,腾空间共筑诗意美景;企业家凝心聚力,汇资源同绘复兴盛景……这份根植于沈河人血脉中的家园情怀,这场全民参与的创建行动,如春风化雨,滋养着方城的每寸土地,汇聚成了冲刺5A的磅礴力量。

  经过5年多的创建,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年客流量达1.38亿人次,较创建前增长148%。方城先后38次登上央视栏目,成为全国热门旅游景点、辽宁精品旅游“第一站”、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

  几年来,沈河区也先后获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沈阳方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胡同提升改造项目入选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沈阳中街荣获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国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等国家级金字招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情怀是“心”,让大家愿意为这个家付出;共建是“手”,让大家能为这个家做事。当心与手连在一起,方城就不再是冰冷的建筑集合,而是有记忆、有温度、有烟火气的“共同家园”。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未来的方城,将是“全时开放、全景体验、全龄友好”的沉浸式文旅新生态,是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交融的典范,是沈阳乃至全国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来源:沈阳日报)

  日前,京哈高速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俗称“沈山段”)沈阳方向进入试运营阶段。绥中到葫芦岛方向路段已实现5车道通车。东戴河到绥中方向部分路段,建筑设计企业正在进行临时设施拆除等收尾工作,确保9月底前交工通车。(来源:辽宁日报)